关灯
护眼
字体:

150令先初为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何,待国丧过后又要发动什么。女人们就八卦得多了。

    苗妃母亲傅氏入宫,与苗妃讨论着出宫之后生活问题。

    淑妃则与蒋进贤妻子妻氏、魏王妃、晋王妃,女儿乐昌公主、广安公主一起,商量着出宫后到哪里住。照常理,淑妃当然要与她所出长子魏王一起住,叶氏道:“我回去便让他们重整修房舍。”乐昌公主不同意:“你们孝心大家都知道,只是……九郎家里有些乱,阿娘过去了还能整肃一下。”

    晋王妃嘴巴发苦:“是我无能。”

    乐昌公主道:“我不是说你,你就是太好脾气了,由着九郎作反,可要跟他闹吧,又跟咱们皇后似了,太闹腾了。阿娘过去了,好歹能压一压九郎,让他着调儿点儿!”

    广安公主道:“正是这个意思。事情还没完呢,不能让九郎再胡闹了。”

    晋王家小六娘事情,魏王从头到尾都是个受害者!淑妃系人不止一次脑补过:如果没有晋王家血脉之事,君是不是已经是魏王了呢?

    大家还没死心,还是想博一博,这样想法从来都不少见,也几乎每次旧交蘀,都有人想付诸实施。哪怕前面已经有无数先辈死沙滩上,后来者仍旧无怨无悔地一头扎了上去。无他,诱惑太大!

    要拼搏,就要杜绝猪队友!晋王这个管不住自己二两君家伙,就是个猪队友!

    晋王妃心中不是滋味,但也希望婆婆也过来,谁喜欢丈夫花心呢?含羞道:“那我回去收拾屋子去。不知阿娘这里侍婢,是要带出去么?”

    广安公主道:“出去不比宫中,正丧中,讲不得排场,阿娘还是留两个懂事无怨,留宫里罢,都带出去了,倒显得小气了。”

    淑妃叹道:“正该如此。”

    同样对话也发生承嘉殿。沈婕妤面带愁容,一脸悲苦地看着姐姐收拾东西:“从家里开始,作了几十年伴儿,如今倒要各奔东西了。”

    沈贤妃道:“你这说什么傻话呢?咱们想想办法,你总也能出来。”

    沈婕妤苦笑道:“我出去能到哪里去呢?”

    荣安公主道:“难道我不是您女儿?阿娘往六郎处,您看我那里,您可乐意去?”

    沈婕妤眼中闪过惊喜闪,又黯了下去:“只怕君不允。”

    荣安公主冷笑道:“这可不一定,他即位,正要做脸呢。本来如果宫里还能如常行走,您留宫里也行,大不了我常来看您,陪您说说话、解解闷儿。现要把人关到一处,哪能让您受这个罪呢?您又不是未曾生养过,只是可怜我那妹妹……”

    三人哭作一团,燕王妃旁一边抹泪一边相劝。

    荣安公主先止泪道:“眼下还不是哭时候,十七郎还嫩着呢,以后咱们走着瞧!”

    沈贤妃道:“小声些!”

    “我心里数,现还不是时候,哼,郑七何德何能而名遗诏?还不是为了做给郑靖业看?等着吧,老臣与君,十七郎怎么会不想用自己人呢?到时候,郑靖业不保他,还要咬他,正是我们机会了。”

    ————————————————————————————————————————

    被他们讨论郑琰也与徐莹讨论问题,所谓“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彼以众人待我,我以众人报之”,先帝对郑琰很好,郑琰自然要投桃报李。徐莹与郑琰谈得来,郑琰也不想她添烦恼。

    宜和大长公主年高,庆林大长公主还有幼子,两人倦极归家。徐莹哭了一天,精力也有所不济,还是强打着精神问她心腹内官王顺:“今日东宫可有异常?”

    王顺看一眼郑琰,见徐莹和郑琰都无动于衷,小声道:“几位孺人都是依礼哀哭,宫人大多安份,只是逮着一个趁乱偷窃,已经交掖庭令处置了。”

    郑琰看了一眼徐莹:“后宫原是贵妃掌管,娘子想过要怎么接手么?这可不是几本名册几把钥匙能制得了事情。”

    徐莹道:“先谨守门户吧,等太妃们移宫了再说。”

    “就是要她们移宫前把章程定下来才好。”

    “你不会说无用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后宫里宫婢,多是先帝时择采入宫,老者已生白发,令人心中不忍,不如放之。东宫人口少,眼下这些伺候人也够用了,待孝期过了,再择采入宫。再有,不如形成制度,宫婢多少岁入宫服役,至多少岁可以出宫,也好给她们一个盼头,免得宫里生事。”

    徐莹眼睛一亮,又沉静地道:“此事要禀太……圣人才好,我还须斟酌细节。”

    郑琰听到“圣人”二字,不由一愣,旋即想起,这个名字如今只好用来称萧令先了,她熟悉那个人已经是先帝了。

    “与细节无关,”郑琰没精打采地道,“是要有个好理由。”

    “体恤下情难道还不够?”

    “宫怨干天和。”郑琰无聊地丢下了一句话。

    徐莹摸了摸额角,心思转了好几圈,对郑琰道:“你得了纸笔,写封奏书如何?”

    郑琰道:“恩出自上。”

    徐莹摇头:“夺人功劳,我没那么小气。”

    郑琰笑道:“君要立威德,皇后需要啊!”

    “这等样事,我说话,他可未必会听呢!”徐莹重重地哼了一声,“我也想明白了,左右不过是婢子,总比从外面聘进来好!”

    郑琰耳朵一动:“怎么?有人生事?”她这个有人,自然是意有所指,指就是徐少君。

    徐莹道:“现还没有,可你看先帝后宫,还看不明白么?”

    郑琰低头看着自己白皙手指,轻声道:“圣人生母,也不是外面聘。”

    徐莹愕然。

    “外面聘,你好歹知道他是个什么样,里面人,你哪有精力把上千号人都一一了解了?”

    “这倒是,你还是写奏书吧。”

    “成。”

    郑琰利索地写了她人生中第一份正式报告,当场就递给了徐莹,徐莹打开一看,不由呆住了。

    郑七,你太无耻了,居然找得到这许多冠冕堂皇理由!

    郑琰奏折中写道:“……先帝妃妾离宫,岂可无人侍奉?为昭陛下贤孝仁爱,可令太妃侍婢随同出宫……自魏公变法,宫女皆良家女,是为陛下服役而入宫,岂有久拘不嫁之理?百姓服徭役尚有限期,何独宫女无期?红颜入宫,白首仍不得出,使人骨肉分离,非仁君所为也……天久不雨,乃阴阳失调,后宫多女子,宫怨不断,阴气累重,请释宫人。又,大正宫侍婢千余人,翠微宫亦有此数,若女子入宫立期限,或五年、或十年,到期即开释出宫,使婚配,以增育人口。则服役者喜,而其家人亦无骨肉分离之忧,亦使陛下之仁德广为传诵,何乐而不为?”

    徐莹亲自把郑琰奏本送到了萧令先手里,彼此四位顾命大臣都,还商议着接下来丧事怎么办呢。萧令先被打扰了,略有不爽,但听说是郑琰奏本,哪怕是为了给郑靖业面子,他也得接了。

    郑靖业道:“她又要搞什么名堂了?”

    萧令先打开之后大吃一惊,惊疑地看着郑靖业:这老头一直我跟前还没走啊,他什么时候跑出去写奏本?!这笔迹分明就是郑老头!

    也许是他表情太明显了,引得四人不得不问他出了什么事。萧令先一目十行扫完奏本,无语地传了下去。

    蒋进贤看完就无语了,用眼神鄙视郑靖业:郑靖业,你舀你闺女名义写奏折管后宫事情,还名目张胆自己写,你以为大家不认识你字啊?你太没下限了!宫婢都放走了,是断了太妃们宫里线啊!唔,不对,还有内官……尼玛下一步是不是要清理内官了啊?这绝户计使!

    蒋进贤道:“如此,宫中就缺人手了,一时之间,不好再征发民力。”

    徐莹道:“东宫人先不遣,搬过去就是了。反正本来这些人也够用了,大丧期间,一切从俭,孝期过后再补充也来得及。”

    郑靖业也看到了这其中微妙,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蒋进贤再骂郑家父女可恶,一下子把诸王宫里手砍掉了一半,上书郑琰、决断萧令先、执行徐莹,还统统都成了好人了。蒋进贤口上说:“圣人宽仁。”肚里骂娘。

    韦知勉和卫王继续当壁花。

    自己闺女搞出来事情,郑靖业不得不再留下来为萧令先解释一下:“先帝诸妃宫中经营日久。”

    萧令先也没笨到家,很领悟:“这样很好!”犹豫地看着郑靖业。

    郑靖业挑眉道:“圣人?”

    “这是你写么?”

    “丫头从小习书,是与我写字有些像,她行书还像思玄呢。”

    萧令先拍拍胸口松了口气,刚才吓了他一跳呢:“那就照这个来吧,拟个条例出来。”

    消息传出来就炸了锅,淑妃、贤妃都是想留人宫里,也好打听一下情况什么。这下可好,宫婢完全不能用了,内官倒是有,又怕郑氏有后招。

    荣安公主气得浑身发抖:“这是保着太子……哦,现该说是帝后二人了。郑七从来不简单,这小丫头!我以前还是小瞧了他!宫婢们都打发出来了,我们就难以听到宫内消息,这一手,实是高!真不愧是郑靖业闺女!咱们阿爹,对十七郎真是好!遗诏里还以为君弄一个忠心耿耿女侍中!”

    这件事情上被人赢了一局,无论是淑妃系还是贤妃系都是不开心。人一旦不开心了,把别人弄得不开心一点,自己心情就会变好。他们决定找皇帝一点麻烦,压一压他气焰。

    ————————————————————————————————————————

    萧令先还不知道有人“阴谋”针对他,他这时候正志得意满!

    一切都很顺利,萧令先想,这个国家现是他了,虽然也有阻力,但是他有可靠宰相、正确方针,他占据正统,他能走下去。

    萧令先信心满满。

    初也确如萧令先所想,没什么人皇帝丧期内惹事。这种需要维稳事情闹事,是需要相当大勇气。别看帝登基大赦天下,除了造反、忤逆这样十恶重罪不赦,其他统统回家团聚去了。敢这个时候闹事,却与大赦相反,那是要罪加三等!

    萧令先比较担心反而是政事,皇帝指定四位辅政大臣,卫王基本就是个摆设了,韦知勉也不肯出头,萧令先又讨厌蒋进贤,他肯问就是郑靖业。让郑靖业哭笑不得是,君问他第一句话是:“老师,我们要做什么?”

    “陛下何出此言?”郑靖业不得不重研究一下萧令先脑袋构造,你都当皇帝了还不知道要干什么?

    萧令先羞涩地道:“三年无改于父道,我虽愚钝,亦知此理。则一切按部就班,我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陛下想做什么呢?”

    “自然是完成先帝未竟之事业!”萧令先也不含糊,“抑世家,重士人,择贤臣,威四夷,正伦常,而后天下定。”

    “陛下不如先从眼下做起,先帝辞世、君登基,这个时候是容易出事端。陛下初登大宝,百官未知圣意,恐人心不稳。再者,先帝尚未安葬,谥号未定,每每争谥号是艰难。陛下要开个好头,下面才能顺利。”

    萧令先对郑靖业很信任,他要做事情也需要郑靖业支持:“老师说是。”

    萧令先皇帝生涯是以给人加官晋爵开始。他为加重郑靖业份量便于稳定朝局,以郑靖业“先帝老臣、辅佐有功”为理由,封郑靖业为平侯。——这是老皇帝教过,市恩于老臣。

    魏静渊之前,做宰相都会被封国公,魏静渊改革,删了这条政策,他自己都没要封爵。萧令先趁着自己即位东风,给了郑靖业一个侯爵,这当口,谁都说不出什么来。如果说反对郑靖业,那就是赞同魏静渊,世家就是自打耳光。不反对,只能赞同。郑党是只是一力支持。

    从来活人比死人容易搞定,除郑靖业外,萧令先加得顺手是自家人:太子妃为皇后,公主为长公主,长公主晋升成大长公主,先帝遗妃有子者随其子封号称太妃,无子者依原品级称号前缀“先帝”二字。

    接下来死人就比较难搞了,先帝压抑世家不假,但是他人缘儿不错,郑靖业心中有膈应,还是觉得这个皇帝已经算好了,大力为他争取。又有不属郑党亦非世家中间派,对皇帝印象亦好,也希望能给皇帝以美谥。世家虽对皇帝挺不满意,内部也有人觉得皇帝算厚道人。

    几番作用之下,皇帝被谥为景帝,庙号显宗。每个皇帝都会有谥号,除非他被废了,又或者亡国了,这种情况下有没有谥号全看别人心情。但是庙号却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这是要看皇帝能力,干得好才有,大家觉得你干得不好,对不起,拜拜了您呐!

    先帝能得显宗之庙号,也是因为他御极四十载,文治武功皆有建树所致。

    这些没有什么,至于先帝原配夏皇后,妻随夫荣,也没有什么异议。君登基之后第一次被大臣们抽,却是他生母追奉问题上。

    世家萧令先生母追谥问题上死死地咬着,不肯让萧令先追谥生母为皇后。萧令先情知这样不行,退而求其次,我追谥为太后总行了吧?

    还不行!

    追也只能追谥为先帝德妃。

    作者有话要说:萧令先好天真

    </P>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