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如此了,这一回,就看希特勒的运气如何了。”朱由检叹了口气,最终批准了李岩的提议。
在元首官邸,希特勒接到大明传来的密报,深知此事的严重性,极为重视。他立刻召见法国贝当总理,言辞强硬地要求法国海军交出指挥权。
然而,法国维希政府实际上无力掌控海军。法国海军牢牢掌控在海军司令达朗手中,这支海军可谓是达朗一手创建,就如同大清的北洋海军一般,达朗也因此被人称作法国的李鸿章。
达朗司令态度坚决,既不肯把海军交给英国,也不同意交给德国。此时,接替张伯伦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这位被戏称为“邱胖子”的强硬派,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果断的决定:炸毁法国海军的主力。
于是,英国精心制订了“弩炮”计划。行动当天,英国海军迅速出击,顺利夺取了停泊在英国港口的 200 艘各式法国舰船。紧接着,他们将目标对准了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附近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主力舰队。法国舰队毫无防备,英国舰队突然开火,一时间,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法国战列舰“布列塔尼”号瞬间被炸毁,火光冲天,巨大的爆炸掀起了数十米高的水柱;“敦刻尔克”号和“普罗旺斯”号也遭受重创,无奈搁浅在港湾;只有“斯特拉斯堡”号凭借着一丝运气和速度,侥幸逃走。
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法国海军遭受了重创,其作战能力损失一大半。大批战列舰、驱逐舰以及许多中小型舰艇毁于一旦,死伤人数多达万余人。
消息传到巴黎,法国民众顿时一片哗然。他们纷纷指责曾经的盟友英国,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背信弃义之举。在这种愤怒的情绪下,维希政府宣布与英国断交,法英关系急剧恶化,降至冰点。法国民众对英国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和不满,他们觉得自己被盟友无情地背叛,从此,法国与德国更加紧密地走到了一起,共同对抗英国。
其实,朱由检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从一开始就不想出手干预。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就算强迫法国海军归降,也不过是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倒不如让英国人炸掉法国海军,让法国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事情发生后,希特勒也是追悔莫及,后悔自己当初给了法国海军如此多的自主权,才导致如今这般被动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将目光投向了停留在法国国内土伦军港的法国海军军舰。土伦军港内的军舰数量众多,阵容庞大,如果这批军舰再落入英军之手,或者遭遇其他意外情况,那德国可就亏大了。
当时,土伦军港内停泊着 3 艘主力战列舰、8 艘巡洋舰、17 艘驱逐舰、16 艘鱼雷艇、16 艘潜水艇、7 艘通讯舰、3 艘侦察舰,以及 60 多艘运输舰、油船、挖泥船和拖船。这无疑是一支庞大的海军力量,对于相对孱弱的德国海军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是,土伦军港控制在法国维希政府手里,希特勒对此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只能再次找到朱由检寻求办法。
朱由检略作思考,缓缓说道:“办法其实很简单,先收集这些海军高级官员的名单,然后按图索骥,抓捕他们的家属。同时,对他们许以丰厚的金钱诱惑。这些人最害怕的就是老婆儿女遭遇不测,只要把他们的家属控制在手里,还怕他们不乖乖听话?就算有几个顽固不化的刺头,只要许给他们高官厚禄,也没有搞不定的事情。他们之所以不肯背叛法国,无非是因为诱惑的筹码不够高罢了。”
希特勒瞬间领会,立刻命令党卫军迅速出动。党卫军如同鬼魅一般,抓捕了大量仍停留在土伦军港的海军中高级军官家属。希特勒通过各种渠道,向这些军官传达命令,要求他们把军舰移交给德国海军。同时,他还声称这一切都是为了法国的未来,因为有确切情报显示,英国即将出动舰队攻击土伦军港,德国这样做是为了保全舰队,共同对抗英国和苏俄这两个敌人。
法国和俄国是世仇,希特勒的说法获得了大部分法国海军官兵的认同。
而且此时的法国海军官兵,对英国轰炸米尔斯克比尔军港的行为怀恨在心,他们已经彻底无法信任盟军。如今希特勒又拿出他们的家属作为威胁,并且承诺给予大量的金钱。在这种极其复杂的心态之下,这些法兰西海军最终屈服了。
就这样,这些军舰得以顺利落入德国手中。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得难以自持。虽然德国海军的实力仍然无法与英国海军相提并论,但总算是有了自保的能力。毕竟,这些军舰中包含三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这三艘战列舰堪称德国海军的强大助力。它们装备着 2 座四联装共 8 门 330 毫米 52 倍径火炮,主炮炮弹重 560 公斤,最大射程可达 417 千米。装有 193 公斤炸药的穿甲弹,可在 28 公里的射程上轻松穿透 300 毫米的装甲,舰首对敌时更是能发挥出全部主炮火力。这三艘战列舰的加盟,让德国海军在面对英国海军时,不再畏手畏脚,消极避战,而是有了与之正面抗衡的底气。
喜欢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