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0章 产业的规模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北港工业特区中最大的就是已经有3000多人规模的纺织厂,包括管理人员全由女工组成。刘玉波自知在现下自己无法通过技术革新形成的效率代差去和内地的货物竞争,便着手在产业规模化,效率化上发力,依靠成提高劳动效率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事实证明刘玉波的做法是相当明智的,此时北港的纺织品已经成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再需要刘玉波的高额关税来庇护,也可以在市场击败同等价格的内地品牌。

    当然刘玉波集中力量的办大事,也必然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任何本国的工业化发展都是需要从国内某一阶级剪羊毛的,而刘玉波剪羊毛的对象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小农经济来说刘玉波的政策带来的破坏性简直就是巨大的。在北港特区在产业可以得带刘玉波在税收、土地和人力的支援,而这种优惠普通百姓的是享受不到的,这就注定了他们无法与规模化的产业竞争,自家织的土布没有市场,因而年收入大幅减少。

    因为台湾粮食产量年年丰收,刘玉波虽然收三成农税,但因为刘玉波在税收方面抓的紧,不让已经在不少地方形成势力宗族插手,减少了层层剥削,其实农民还是能吃的饱的,但只是限于吃的饱不会挨饿而已。

    自古以来农民都是依附于土地生存的,刘玉波为了让这些对台湾已经有了一定归属感和关系网的农民跳出土地,也为了更快的从农业上抽血发展工业,在粮价控制方面下了大手脚。

    任何事情永远都是有两面的,刘玉波的规模化产业政策需要大批量劳动力,对于这些已经脱农的劳工来说,刘玉波必须压抑粮价,使他们的生活可以维持在普通农户之上,这样才可以吸引到劳动力到工厂,因而刘玉波不但限制了粮食的出口,还大量修建粮仓囤积粮食,所以即使台湾粮食年年丰收,但是台湾的粮食价格却是一路下跌,现在台湾粮食的价格几乎只有内地的粮食价格的一半多一点,而产业规模化的推动又让普通的农户家庭失去了一部分额外的收入,带来的收入不足以满足他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已经能吃饱饭的农民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得不来到北港来务工,变相的让北港的发展日益繁荣。

    刘玉波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失,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例如现在最为明显的就是宗族势力的抬头,大量人口来城市务工家中的土地自己而然的被其他人兼并了,现在在北港三镇不少人依靠兼并土地已经在乡间形成了势力。

    现在刘玉波之所以还能压住局面维持全速发展的局面,一是得益于内地来的移民依旧络绎不绝,而且这些移民都会被刘玉波强制安排去开垦荒田,保障粮食的供应;二是台湾土地还有一大部分未开发,所能容纳的人口还是非常大的,远没有闹到人地矛盾异常激化的时候。唯一的坏处就是北港的工资一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早前孙守福也提议过直接雇佣来台的移民入厂,这样的工资可以低一些,但是别刘玉波否决了,中国人对土地的依赖感是非常严重的,先让移民们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无疑会加深他们对台湾对刘玉波的认同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